《辕门斩子》是一出说理讲情的戏。故事并不复杂,场景就在一个辕门大帐中,全凭唱念转换时空。唱词中的故事和论辩非常纠结。
辽国与大宋交战,摆下天门阵,兵凶战危之际,元帅杨延昭派儿子、先锋杨宗保带精锐部队出击,欲挫折辽兵锐气,不料宗保经验不足,吃了败仗。胜败本常事,可是,这孩子半路上遭遇穆柯寨的女寨主穆桂英,向穆柯寨求“降龙木”不成,还被擒到山上成了亲。这下把杨延昭气坏了,亲自带人马围剿穆柯寨。打了没几下,杨元帅被穆桂英活捉,又放了。杨延昭受此大辱,岂能罢休——杨宗保回营,立即被抓起来,要依军法砍头。佘太君、八贤王分别前来讲情,都被杨延昭以国法私情给挡回去了。
戏好看就好看在这种言语的交锋中。我从小听这个戏,最喜欢杨延昭将佘太君顶回去的这一段:“娘不记双梁城胡儿犯界,直杀得宋营里雪消冰开;宋王爷着了忙挂娘为帅,我的父先行官前把路开。兵行在番地里扎下营寨,与胡儿打一仗败回营来;娘啊你听一言把肝胆气坏,将我父推下斩要找头来……那时节娘不念我父年迈,儿和他哪有个父子情怀?”
这一段让秦腔名家刘茹慧唱起来,非常动人。乡下的老人夏天乘凉,闲谈说戏,说到这一段,会感动得喉头哽咽。
佘太君被问得没有话说,给儿子使性子。杨延昭将尚方宝剑挂在辕门。秦腔唱:“三尺宝剑辕门挂,哪一家讲情照令行!”我更喜欢京剧的那一句“老娘亲再讲情儿我自刎头来!”
眼看矛盾是个死扣儿,这时候,该出现的人物穆桂英出面了——杨延昭等的就是她。当着所有人的面,穆桂英给足杨延昭面子,貌恭词卑,并贡献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——神秘的“降龙木”。说实话,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那根木棍儿有什么用。
这么重大的军国大事,却在一个家庭纠纷的语境中完成。家长里短的氛围,是情理的掰扯与剖析,每一段唱腔都能与自身过日子中的芝麻小事儿联系起来。 |